全文從坐落「打水灣」旁的一塊土地談起,那原本是1864年英國首任駐臺副領事郇和(RobertSwinhoe)打算用來建造領事館的地方,後來被駐北京公使阿禮國(RutherfordAlcock)轉贈給在打狗的外國人社群作為墓園之用。墓園於1871年啟用,至1896年間,共39位外國人在此安息。全文約有三大主題,一是土地產權、二是墓園與配置、三是人物故事。從土地取得著手,李夢哲運用英國檔案娓娓敘述,土地如何從領事館預定地變成外國人墓園的歷史轉折,以及歷經日治乃至戰後,歷代政權對於墓園土地產權的管理政策。不僅如此,作者悉心考察墓園的主人、原貌和配置,並細膩且深入地刻劃長眠於此的外國人,有船員、有貿易商、有海關關員,更不乏具時代指標的人士,如英國領事霍必瀾(PelhamLairdWarren)的妻子霍瑪麗(MaryWarren)、打狗稅關代理稅務司司登德(GeorgeCarterStent),以及英國長老教會牧師李庥(HughRitchie)等。作者很擅長說故事,透過眾多事件的起承,勾繪故事原委、建構歷史脈絡,無疑地,這是一本有關十九世紀在打狗的外國人事跡的重要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