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之路.人權光影:美麗島事件(1979-2019)四十週年影像.詩

NT $ 420
NT $ 378


以詩為號角、為載體、為鑰匙,反思歷史裡的每一腳步;以照片為血肉、為形樣、為雙眼,見證記憶中的每一場景。詩人與十二位攝影師於美麗島事件後,四十年梭巡的台灣民主化形跡。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發生於高雄的美麗島事件,至今已屆四十年。做為戰後台灣政治的分水嶺,之前的二二八事件(1947)若說是死㓕的低谷,這應該是再生的起始。美麗島事件之後,中國國民黨政府以軍法、司法對所謂的「滋事份子」,分頭進行審判。事件本是先鎮後暴,但在國際,尤其是美國壓力下,不得不公開審判,相關過程成為戰後被戒嚴、宰制下,人民的政治教育,成為民主化,自由化的礎石。一九八六年,民主進步黨的成立;一九八七年,戒嚴令(1949~1987)的解除,奠基了之後李登輝以副總統、在蔣經國於任內辭世而繼任總統,並於一九九〇年,經國民大會選舉,成為總統,並於一九九六年,經由直選成為總統的台灣民主轉型之路。二〇〇〇年~二〇〇八年,陳水扁以民進黨人成為兩任總統;二〇〇八年~二〇一六年,馬英九再以中國國民黨人,連任兩屆總統;二〇一六年,蔡英文又以民進黨人成為總統,正進行二〇二〇年競選連任的努力。這都是後美麗島事件的發展。後美麗島事件的政治發展,印記著人民的歷史,留存在文化的形跡。文學的詩、散文、小說…,藝術的攝影、繪畫、音樂⋯…作為歷史的記憶,也成為反思的見證。記憶詞,後美麗島事件的歷史,不能只看以選舉呈現的政治;反思後美麗島見證,不能沒有文化的深層凝視。《自由之路,人權光影一一美麗島事件四十週年影像.詩》就是歷史、記憶、見證、反思。以十二位攝影家:陳博文、余岳叔、潘小俠、宋隆泉、謝三泰、張芳聞、許伯鑫、黃子明、邱萬興、侯聰慧、劉振祥、曽文邦。他們都是馳聘在現場,穿梭於市民(社會)運動現場的新聞人,以鏡頭當筆,紀錄了自由之路、人權光影的攝影家,一百二十幀照片的演出。加上詩人李敏勇為每一位攝影家單元編詩各一首,共十二首呈現戒嚴風景的詩。◎本書指導贊助/國家人權博物館www.nhrm.gov.tw/ 策畫/財團法人台北市蔡瑞月文化基金會協力/鄭南榕基金會出版/典藏藝術家庭


見證 人權 高雄 光影 文學 蔣經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