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學」的濫觴,二十五年來無同類書能出其右。◎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二十郎噹歲時的劃時代集體創作。◎堂堂邁入第五版!2022新版收錄16P全新圖文內容。◎加贈姚瑞中長卷畫作《週休八日圖》(本書五位作者亦入畫)。◎2000年金鼎獎「推薦優良圖書」、2011年獲選北市圖「台北之書」(非文學類)。台北不是東京,台北不是紐約,台北不是巴黎,台北不是倫敦——台北就是台北!「閱讀城市、書寫台北」的里程碑之作。五個創意與才華無限的年輕人,令整個華文世界為之注目!昔日廢青今日大叔之不朽「致青春」:◎馬世芳——「這本亂七八糟、五顏六色、滿是失效聯結的書,記錄了九十年代末期五個小青年的世界觀。我們試圖用一種突梯的方式,表述自己(其實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生活。對,沒什麼大不了。但若要我和別人交換人生,或者讓我從頭再活一次,我也是不願意的。」◎許允斌——「哥們買的不是音樂,是求同道中人。我說的是類比與數位的溫度差異,大數據與私密經驗的遙遠距離。」◎黃威融——「這是五個人青春時期亂七八糟吸收的各種養分的總和:各自偏愛的搖滾樂,當時風行的廣告創意,雜食巧遇的藝術啟發,荷爾蒙失調和青春期暴衝。」◎陳光達——「知影lán本底tiō有lán家己的名,著愛用lán家己的話講出來。」◎姚瑞中——「大叔年過已半百,眼前滿是春色嬌;回首來時蓽縷路,只見廢墟無大佛。」「這是一本極難定位的書,不實用,卻極具可讀性。它是五個不到三十歲的青年花了一年的青春和大量的金錢,用掉上千張紙、燒掉上千根菸所累積的作品。儘管這本書可能填塞了許多偏見或者自以為是的趣味,但是不可否認的它開創了一個新的創作方向,起碼表現了我們這群人是如何誠實地觀看和存在於這個城市。」1996年,馬世芳、許允斌、姚瑞中、陳光達、黃威融都還是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和當時甫創立的大塊出版社合作,開始了這本耗時兩年的怪書製作。當時鮮少大開本全彩圖文書,也少見多角度的城市書寫;台北的咖啡館尚未氾濫,也還不是文青和創意市集的聚集地。在台北出生長大的五人,用「『出清存貨才能告別青春期』的瘋狂態度,挑戰當時出版環境習以為常的工作模式,採用幾近毀滅友誼的吐槽批鬥」(黃威融語),花費一年多完成了這本以現在眼光來看、實為雜誌主題特刊的奇書。書出版後叫好叫座,創新與創意在整個華文閱讀圈都引起注目和討論,甚至出現其他城市的仿效致敬之作。此書出版後,若要論「台北學」或研究「台北文化地理」,本書依舊是數一數二的必讀首選。即使放在二十五年後的現在,也少有如此野心勃勃且紮實龐雜的書籍可勘比擬。全書介紹的一百個生存理由畫分為九個面向:怪店、戀物、經典、偏方、土味、嬉味、逃逸、夢想、個人。許多因歲月而生的變化:如「中正廟」已換了匾額、行天宮再不准燒香、TowerRecords結束多年、敦南誠品已然熄燈⋯⋯書中的描寫如今成了對昔時台北的鄉愁,也記錄下台北城市史的變遷。至於雞蛋糕和車輪餅在台北街頭依然隨處可見,鴨肉扁和公園號都還在營業,算命仙仍是市民的心理醫師,公園甩手老人也從來不減,你也還是可以去行天宮收驚⋯⋯許多在台北生存的理由數十年來未曾稍變。「真正的生活從來不在他方,台北就是台北。」「《在台北生存的一百理由》寫的雖然是二〇〇〇年之前的台北,但事實上它一直有一種未來的感覺。即使過了二十多年,今天來看這本書,仍然不覺得過時,也仍然有一種超前的感覺,真的是有一種非常獨特的魅力在裡面。」——郝明義(大塊文化董事長)【2022年新版】特別收錄16P全新內容:1.作者群+編輯群七千多字精彩對談,爆料許多祕辛。2.五位作者執筆全新圖文:◎姚瑞中〈當藝術家的一百個悲壯理由〉◎陳光達〈我是按怎治好我的「台北不適應症」〉◎黃威融〈二十幾年前買的那堆雜誌,現在還在老黃的新家〉◎許允斌〈哥們終究是個老性人〉◎馬世芳〈一切都從那個充滿陽光和廢棄的十字路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