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滬之島:澎湖石滬與里海生活誌

NT $ 580
NT $ 458


╭╯修石滬,也是修復人與海洋的關係╰╮尋回失落的海洋之心原來理想的生活樣貌一點也不遙遠! 橫跨全球的石滬文化,是人類自古與海洋共生的方式,隨潮汐漲退,下海修滬的日子裡,我們找到了那條回家的路!  那是內建在島民一代又一代的海洋基因裡,對於大海無盡的念想和渴望,一輩子想與其共好共老的生活之道。 你看過石滬嗎?澎湖的雙心石滬因其優美浪漫的造型深受歡迎,但你可知道那顆以石塊堆砌的「心」,其實是為了困住魚群的大型陷阱! 石滬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古老漁法,在世界各地的海洋文化中皆佔有一席之地。 而在台灣,由百餘座小島所組成的澎湖群島,擁有形態迥異、外型優美、保存完整、分布密度也最高的石滬群,石滬不僅是對於海洋生態溫柔友好的捕魚方式,其建築技法工藝更堪稱是潮間帶上的藝術品——師傅們長時間將身體浸泡在海水中徒手撬動、搬運硬實的玄武岩,一顆顆轉動、為其尋找最佳角度與位置,慢慢疊砌出一道海上長城景觀。 它曾而餵養無數澎湖人、創造一夜致富傳説、與澎湖人相互依存共生的漁滬文化卻面臨將逐漸消逝的困境。 澎湖以海為田,曾經的漁滬文化隨著一口口石滬修復,再次成為我們的日常! 在澎湖各島礁的海平面下,那一個個如同麥田圈般的神祕符號——石滬,是三百年前,先民與海洋之間以玄武岩奠定的不朽契約,若你能傾心讀懂潮汐洋流的變化、活用每一顆石頭的重量與形狀,當潮起潮退,石滬會用它長長的臂彎與偌大的愛心為你留住魚群。 兩位生在島上卻不懂海的澎湖青年,以修復為起點,拉開探索石滬文明的帷幕,見證一口又一口石滬興衰的歷史,並追隨匠師走入漁村,從頭體會在地日常,描繪出這座島嶼隱藏在大海底下的真實面貌,記錄下那些即將被遺忘的里海生活方式——炤海巡滬、刺網拋網、捻海菜挽紫菜、手釣魚、自編魚簍草鞋、徛魚灶煠魚、家家都有的醃漬海味「膎」⋯⋯。 這是澎湖人因滬而相連,牽起整個世代之間集體的海洋記憶,與無數個關於滬與守滬者的故事。 ╭╯╰╮石滬小字典╭╯╰╮你所不知道的滬知識與照片紀錄 -快失傳的石滬建築技藝- 掘、撬、轉與疊砌、運石料、填櫃、直到完工前的最後一哩路——敲與修面,修滬菜鳥跟著下海,一一紀錄師傅們從清整地基開始,如何化零為整的精妙手路。 -石滬構造與功能介紹- 石滬中央的那顆「心」,和環抱海岸的長長手臂各有什麼功能?帶你了解滬房、滬門、滬碇、伸腳、魚井、滬牙到腳路等部位的設計其實各有巧妙之處,世界各地隨著當地石材、洋流特性不同,造型也各有千秋。 -經營「石滬股份有限公司」不可不知- 一口石滬如何由眾多「股主」一同經營、分潤?為求公平,滬主巡滬順序每年都會「滬鬮」以抽籤決定。「巡滬」只有輪到當天值日的滬主才能巡,偷巡滬被抓到下場有多慘? -澎湖特有的漁滬文化&各路達人的討海技藝- 漁村的集體經濟「魚灶加工」:曾風靡全澎湖的漁產加工業,先醃後晒,中間工序繁瑣,只有能手才能擔任「徛灶」一職。討海達人們的家私介紹:炤海、手釣魚、遛海菜&挽紫菜、刺網、打草鞋。 澎湖漁村的隱藏口味:氣味可媲美瑞典鯡魚罐頭的「膎」,想到就會流口水、魚灶裡的醬油「鹹汁」。 -踏查石滬禮貌守則-想實際親近石滬嗎?先做功課很重要!哪些石滬可以前往,哪些又是危險地帶生人勿近?學會看潮汐預報不可少,告訴你如何從潮差判斷最佳踏查時機! ╭╯╰╮滬口調查&漁滬小報╭╯╰╮澎湖石滬的傳奇故事與趣聞逸事 石滬能讓你一夜致富,還能當嫁妝?連海上霸主座頭鯨魚也不請自來? 每一口石滬都有自己的樣貌和個性,還有背後建造過程、滬主組成或曾經風光輝煌的紀錄,離島出走將多年來走踏現場、訪問當地滬主耆老,與彙整歷史文獻所得,重新為這些傳奇石滬譜寫下它們的精采故事。並不時穿插可愛的「澎漁諺」,由漁滬文化衍生出的諺語介紹: #一份倒掛仔,可以養一家、親像丁香、鱙仔在落笱。#有船仔頭佮凹仔的份,就娶某。


故事 澎湖 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