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月跨騎印度3731公里的單車旅程,混亂而神祕的南亞大陸之歌,年輕與古老兼備的印度視角。★資深「衰旅」者—張瑞夫,繼南亞、絲路後的旅途札記,沙漠與哭泣,咖哩和焦慮,黃昏與冷空氣,豐盛卻未必美好的人世風景,自討苦吃而人情負債累累的苦旅……★作家dato、《ShoppingDesign》副總編輯包叔平、作家王盛弘、作家陳夏民、《大誌雜誌》《TheAffairs週刊編集》總編輯 李取中、《潮人物》雜誌社長 萬岳乘—誠摯推薦歡笑的密度、沈默的重量,以及孤獨的質地。時間沿線上的單車風景從南印度開啟的單車之旅,一路向北,當下記憶與舊日情懷的呼應與追尋,旅途中的現實與愛恨,一步步推逼自己前往生活的最深處。早該看見的印度,早該認清的自己。有故事的是旅行中相遇的人,不是你!接納內在的軟弱,戳破旅行的夢幻泡泡,我們羨慕的,只是篩選過的美好,在旅途的千迴百轉中,重新丈量自我。以為錯失的東西,終究會在不同的時空裡獲得補償。無法一言以蔽之的印度才是真正的印度吧!身為旅人,自討苦吃是瑞夫最真實的告解,從未長途騎行卻選擇單車作為橫跨印度南北的旅伴,既是意圖參透生死的對已逝阿嬤的追憶,亦是一回藉以忘卻牽掛的苦行。他不是熱血背包客、運動員,單車因而成為無法任意中斷的限制,卸下藉口與舒適感,迂迴續行,從南向北,從海岸到內陸,以感官記載旅途中微細之變,譬如空氣溫濕度、食物調味、語言腔調、日升日落的時間……旅行的真義是對自我的檢驗,無論經由人情世故、風景地貌、政經氛圍,每一次節奏的調整都源自內在思緒與外在體感的反覆辯證。瑞夫以三個月餘的時間,重新丈量自身限度,實情是會遇上痛恨孤獨的撞牆期,以及對環境失去興致的瓶頸,然而、掌握見好就收的契機,錯過並非罪惡,現實生活重疊於旅途的暗處,等在終點的是無從拋卸的家鄉;生命究竟因而變得完整、抑或破碎?是一道僅有自己知悉的祕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