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守望者: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與我

NT $ 460
NT $ 363


「關於一個驚人場所的驚人之書」,一位身懷哀慟的迷惘者、一座宏偉博物館,交織出動人、風趣、充滿美的頓悟又療癒的故事 作者曾任職於《紐約客》雜誌,卻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從事警衛工作十年,在這潛藏於偉大藝術館藏的生活中,與各式各樣的人相遇,他筆下各種人物活靈活現、藝術展品在其引導下躍於紙上,不僅感受美的悸動,也在作者自我療傷及成長的過程中,一起開出生命的新篇章。 每年都有好幾百萬人攀登宏偉的大理石階梯,拜訪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但只有少數人可以自由穿梭於博物館的各個角落和縫隙。這些人是博物館警衛,身著深藍色制服,低調地走動,小心看守占地近二十萬平方公尺的寶庫。派翠克・布林利在《紐約客》雜誌擁有令人羨慕的第一份工作,不曾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成為他們的一員。後來他的哥哥患了無法治癒的癌症,令他想要從凡俗日常的喧噪中逃脫,於是他辭去《紐約客》的工作,到他所知最美的地方尋求安慰。 本來只是暫時的避難所,後來卻有如自己的家般待了十年,這出乎布林利的意料,對讀者來說則是件幸運的事。我們跟隨他守護來自埃及與羅馬等地的精緻寶藏,在展覽室下方的迷宮行走,穿壞九雙警衛的鞋子,欣賞讚嘆在他看護之下的美麗藝術品。布林利來到博物館時有如孤魂,安靜而不欲引人注意,然而他很快便找到屬於自己的同伴和表達方式:藝術作品和創作者,還有博物館警衛構成的鮮活次文化——這裡的警衛形形色色,包括藝術家、音樂家、踏實的藍領、移民、滑稽人物,還有夢想家。隨著與同事和藝術的連結逐漸加深,他了解到:能夠待在這個受到保護的小世界裡,自己有多麼幸運;而外面大世界最美的面向,和這裡又是如此相似。最後他終於能夠懷著感激,回歸那廣大的世界。 本書承襲《實驗室女孩》(LabGirl)、《告訴我,你是怎麼死的》(WorkingStiff)等職場回憶錄經典之傳統,透過一名深入博物館的觀察者,將一座宏偉博物館、隱藏其間的寶藏,以及讓這一切鮮活起來的人物繪製成一幅肖像畫,令人讚嘆又深具啟發性。 作者融入個人生命歷程的獨特筆法,令大都會博物館的空間、藏品與參訪者,交織成別具生命力的有機體。~祝大家文藝復興!Podcast主持人王健安、戴郁文 好評推薦 不務正業的博物館吧粉專主理人|郭怡汝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祝大家文藝復興!Podcast主持人|王健安、戴郁文旅義文化作家|楊馥如藝術史學者|邱建一魯汶藝術花邊教主|胡琮淨 導演|楊力州藝評人、策展人|謝佩霓藝術創作者|許尹齡 各界好評 非常精緻……這是一個關於美的美麗故事。同時也是關於哀慟的故事,關於在孤獨隔絕與同志情誼之間找到平衡,以及在高尚與世俗都找到快樂的故事。——《華盛頓郵報》 這是一部關於博物館、收藏品和工作人員充滿情感的編年史,由一名格外堅毅的觀察者所講述。——《紐約時報書評》 正如大都會之滿載珍寶,《博物館的守望者》也充滿動人的洞察,本書提醒我們重要的不是學習有關藝術的知識,而是從藝術中學習。這是深刻的藝術欣賞。——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 令人難忘地美麗……在作者的悲傷從古典大師畫作得到慰藉的同時,本書也成為和那些畫作一樣散放光芒的藝術作品。——美聯社 這是一部引人入勝的回憶錄,同時也是如何欣賞藝術和人生的說明書,以美麗的筆調寫成。藝術愛好者必讀。——崔西・雪佛利爾(TracyChevalier),《戴珍珠耳環的少女》作者 派翠克・布林利以親密的視角來觀看世界上最棒的博物館。但《博物館的守望者》不僅如此,還訴說了人類創作的奇妙衝動、觀覽藝術的神祕體驗,以及藝術在我們生命中可以扮演的角色。這本書是一份了不起的禮物。——魯曼・阿拉姆(RumaanAlam),《與世隔絕》作者 這本書讓我非常渴望在今後每次參觀每間博物館時,派翠克・布林利都在我身邊。退而求其次的最佳選擇,則是放一本《博物館的守望者》在我的包包裡。——霍普・潔倫(HopeJahren),《實驗室女孩》和《氣候變遷的故事》作者 一名來自世界頂尖博物館的警衛,分享他在那裡得到的啟發和蛻變。派翠克・布林利真是個幸運的人。——凱利・詹姆士・馬歇爾(KerryJamesMarshall),大都會回顧展《Mastry》之藝術家 本書就是如此美妙。筆觸風趣、動人而優美,帶領讀者進行一連串頓悟的旅程。這是藝術啟迪生命的見證。——基思・克里斯蒂安森(KeithChristiansen),大都會藝術博物館名譽退休館長 這是關於一個驚人場所的驚人之書。《博物館的守望者》不僅敏銳地檢視藝術的力量,同時深情探索藝術展場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文化。——亞歷克斯・羅斯(AlexRoss),《紐約客》雜誌特約撰稿人,《華格納主義》和《其餘的都是噪音》作者


藝術 故事 大都會 紐約客 布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