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如同刺青。本書通過對孫文波、翟永明、柏樺、海子、張棗、多多、王小妮、陸憶敏、吉狄馬加、西渡等中國當代詩人作品的閱讀和分析,探究其中肉身與書寫間的關係,想像兩者在不同詩學情調中耦合生成的多種寫作姿勢,並力圖以作者獨到的閱讀姿勢,開展多元詩歌批評的嶄新可能性。本書收錄了12篇關於中國當代新詩的研究筆記,作者採用文本細讀的方式,以中國當代詩界極具影響力或筆鋒鮮明的詩人作品為談論對象,論及孫文波、翟永明、刀、柏樺、海子、張棗、多多、王小妮、陸憶敏、吉狄馬加、西渡等中國當代詩人,嘗試在別具一格的閱讀與想像中為讀者提供一種新的形式指引。對這種可能性的憧憬和激情,讓本書拒絕成為一個名詞,因為它並非握有命名權的詩歌史,儘管書名中赫然印著「簡史」二字;它也拒絕成為一個動詞,因為它不具備改造世界的宏偉志向,哪怕是對閱讀世界的零敲碎打;它不是一個形容詞,因為中國當下的詩歌批評界貧困得只剩下它們了;它也不是一個感歎詞,抒情已經叛逃了詩歌,如今這個世界到處都是抒情,唯獨在抒情中沒有。作者對詩歌批評總體姿勢的幻想,讓本書最終成為一個介詞,它本身言之無物,隱約指引著一種未來閱讀的方向,猜測一種寫作的可能趨勢。在對肉身性與書寫性之間關係的反覆推敲中,中國新詩的發展歷程亦可被讀成一部「刺青簡史」。本書特色1.嚴選當代中國具有代表性的詩人作品,並以文本細讀方式,提出創新的評論角度。2.作者旁徵左引援用民族神話、符號學、語言哲學、中西洋哲學、心理學等學門觀點來解讀詩歌文本,具有研究初探之啟發性和切入點的想像力,能導引出新的文本研究觀點,建構概略性的研究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