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代中共推動土地改革運動,搖撼中國傳統社會,間接取得國共戰爭的勝利。土地改革運動非僅僅為了改動既有的土地制度,更是一場重組鄉村權力、再造意識形態的大變革。它徹底顛覆了數千年來中國鄉村一切的傳統制度與思想方式,利用土地改革做為一種有效的動員方式,以財富重新分配為手段,爭取民心,在過程中讓農民初步接受階級鬥爭的理論,並將「國家權力」逐漸滲透到中國農村,崩解農村原有的封建勢力。伴隨土改運動出現的文學創作,依循〈延安講話〉的原則,以虛構文本的形式,為中共在農村中所實施的政策相為呼應,提供合理性利基,並藉由文學作品的傳播功能,以文字的感召力,在閱讀的過程中教育及警醒人民,使政策順利推行。簡言之,土改小說可說是深受主流意識形態指導、具有圖解政策作用的文學創作。土改小說肩負著文學的教化功能與宣傳作用,是「政治社會化」的工具,個體通過文學這種傳播方式,自覺或不自覺地逐步完成主流意識形態所希冀的樣貌,社會或群體成員所應該要擁有的政治認識、政治態度和行為。另一方面,它的廣泛流傳亦虛構了土改政策的合法性與正當性,透過文字的美化修飾,它不僅記錄歷史,事實上也構建了歷史,成為歷史的一部分。土改小說是錢理群教授所謂「新小說的開始」,它高懸的烏托邦理想,也使小說充滿了明朗樂觀的精神;二元對立的人物設置是階級敘事的發韌,甚至影響到新時期的改革文學,在當代文學史上,有它獨特而重要的地位,值得兩岸三地學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