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傳承國學經典禮敬中國文化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邇之適父,遠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論語)。「風」從民間收集的民歌,包括貴族的詩。(一六○篇)「雅」是宮廷樂歌,以貴族創作為主的詩。(一○五篇)「頌」宗廟祭祀之樂歌,僅有一些史料價值。(四○篇)《詩經》的創作,早在兩千八百年前,為後來的詩歌史奠定深厚的基礎。本書精選《詩經》一百二十八首,詩後的譯注,主要參考了名家的名著,尤其是以劉毓慶教授多年的研究成果為基礎。其體例如下:一、題目二、題解:簡要介紹詩篇的寫作背景和內容特點,及它在文學史上的影響。三、原詩:以朱熹的《詩集傳》為底本,參校其他版本。四、注釋:國語辭典注音方法。注釋範圍為不易明白的人名、地名、專用名詞,以及重要的實詞、虛詞。五、詩意:採用現代白話意譯,力求通俗易懂,生動易讀。詩意保留了原詩的基本語言結構,語句中的關鍵字、語氣詞均已相應譯出。本書特色《詩經》,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史上,既有經典的神聖地位,又有文學的崇高價值;只有從音樂角度來解釋「風、雅、頌」,才可能是接近實際作品的蘊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