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寶島一村》,也不是《光陰的故事》,它是發生在台灣宜蘭,真實的眷村故事。 風的切片。記憶的碎影。 生命中存在的一切,豈是一場徒勞? 周志文傷痕累累的親情告白, 不只是一個家族的怔忡, 也呼出同一世代漂泊的人們集體的不安。 年少時吞進的哀傷,讓記憶的縫隙滲出了寬容,或是更多細瑣的殘酷? 多雨的蘭陽、漂蕩的歲月,以及一個各路人馬拼湊出的老眷村。 小人物的身影,大時代的憂患,以及某一刻不經意的交談。 勞苦一生的大姐/跳上主席台抗爭的二姐/無法修補裂痕的三姐/活在黨國體制下的二姐夫/沿街叫賣「呼泥」的老兵/踞於破屋誦讀〈陳情表〉的書記官/滿口黑暗生意經的「股市大亨」/默許學生白看書的書店老闆…… 記憶裡的紛擾癡怨、土黃青紫交錯的色澤、大鍋飯的油哈味,即使是千瘡百孔的歲月,也不能抹去它曾經存在的痕跡。 每個家族都藏著難以言說的痛,那些周纏不休的妒恨、猜疑與遺憾,長成一株遮光的巨大藤蔓,費盡心思地要把人縛住,被抓住的人若逃不出,便也死命地拉住其它想要逃離的人,緊緊不放,每個人都被盤根絆扯著,然後一面掙脫一面探索外頭的世界。 當親情刻下的傷不再有痛覺,當歲月逐漸斑駁消逝,周志文回頭鑽入錯纏的糾結裡,紀錄那些不經意的事,那些曾經活著卻消失了的人影,一個「家」的故事。 那個時代,一切彷彿靜止的,卻都憂心忡忡的存在。 偶爾會有人發了點癡,產生了點幻想,像火花在夜晚閃爍,但短暫又很小的光敵不過籠罩全局的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