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悲風:刺客荊軻

NT $ 290
NT $ 229


中國史上最著名的豪俠,最重大的刺殺行動!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返。探虎穴兮入蛟宮,仰天呼氣兮成白虹。在中國,讀書人都知道這首《易水歌》。而且一讀到它,眼前就會浮現出兩千多年前荊軻風雪之中於易水之畔揮別燕太子丹,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的悲壯一幕。荊軻刺秦王,結果眾所周知,非但沒有成功,自己命喪秦王劍下,而且還加速了燕國滅亡的歷史進程。雖然如此,但是荊軻刺秦之舉本身卻富有一種象徵意義,這便是弱者對強者欺壓奮起抗爭,因此,荊軻刺殺秦王雖然失敗,但卻博得了歷代文人的同情。如晉代大文豪陶淵明專門寫下《詠荊軻》、初唐四傑的駱賓王也有《於易水送人一絕》。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對荊軻寄予同情並熱情謳歌其行為呢?原因無他,只是因為兩個字:「俠」與「義」。自從太史公在《史記》中為遊俠立傳以來,中國文學中俠客的形象在各體文學作品中層出不窮,尤其在小說中。武俠小說自古及今,都是中國民眾的最愛,最能反映中國民眾熱愛俠客、推崇俠義的心理。荊軻是俠客,荊軻刺殺秦王是拚卻一命酬知己,是義舉。為義而行俠,豈能不深受中國人的推崇?所以,荊軻刺殺秦王雖以失敗而告終,但是他那種不畏強暴的英勇之舉,那種為知己而赴湯蹈火在所不辭的俠義風骨,一直激勵著中國古代無數的俠義之士為正義而前赴後繼。荊軻是兩千多年前的人物,是遠去的歷史影像。再加上對於荊軻的歷史記載,也僅止於《史記‧遊俠列傳》中有關荊軻的一段文字,以及《戰國策》中的相關記載。因此,荊軻的形象究竟是什麼樣子,自然是見仁見智,在各人的心目中有所不同。古代小說《燕丹子》作為描寫荊軻形象的唯一小說作品,只是提供了荊軻形象的一種模式。但因為篇幅的限制,《燕丹子》中所呈現的荊軻形象與《史記》、《戰國策》所記載的荊軻沒有實質上的區別。因此,如何以長篇小說的規模呈現一個血肉豐富的刺客荊軻形象,就成為這部長篇歷史小說《易水悲風:刺客荊軻》的使命了。


俠客 遊俠 形象 史記 文學 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