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間店、是一扇窗,或一張椅,能引渡日常,熟成故事,吐納風景…★飲食偵探x抒情詩人,劉書甫繼《細味臺中》後又一召喚情感記憶之作★他從時間裡淘選出繁華斑斕中無可取代的平凡味道★透過書寫記憶,凝望一片喫心,也記錄孕育自我的台灣之味寫下的,也就可以讓它成為過去遺忘了沒關係,書翻開了味道又飄散出來……他在不同的食肆出入,從麵攤走到咖啡館,從吧台坐到窗邊;他在書房與街頭,書桌與餐桌之間漫遊,用眼耳鼻舌身意取材;他以文字眷戀,筆尖流洩而出的除了美味,還有況味……劉書甫的飲食書寫,至情至性,自然熟成,一口接一口,享受味覺的此曾在,同時卻已經遠離餐桌,看見天寬地闊的其他,找回滋潤靈魂的一片喫心。「我原是想寫老派的飲食,竟也充滿了對自己過往的追憶,流連在已經消逝的時光裡,用文字眷戀。筆尖徘徊,質疑自己有沒有能力,透過書寫記憶,凝望自己的喫與痴心,也記錄蘊育我的台灣味道。書裡的每一篇章,都隱藏了一段消逝或即將消逝的時光,正是從那失去的往事中,誕生了老派。」—劉書甫☆☆☆精采內文節錄〈早餐的派頭〉:晨起的飯湯熱菜,最宜獨自前往、獨坐街邊,把想吃的都一套點上桌來,以顯示為「一個人的海派」。〈老是坐麵攤〉:麵,既是點心,也能充主食。只擱幾片菜葉,淋上肉燥,就是街邊麵攤小肆裡的陽春麵、擔仔麵或意麵……想吃豪華一點也行,點牛肉麵、蹄花麵、排骨麵,或當歸鴨腿麵,搭配肉食,立刻像一份大禮,在特別的日子,當做特別的犒賞。可輕可重,這就是麵的尺度。〈米飯的好吃款〉:在白飯澆鹹的基本美學上,滷肉飯、肉臊飯、炕肉飯、嘉義火雞肉飯、高雄燒肉飯,乃至於咖哩飯、丼飯、鰻魚飯……,這些以「白飯放料」之簡單形式構成的米飯料理,成為我這個飯桶想好好吃飯的首選。〈吐司情緣〉:早晨取一片厚度極厚的生吐司,或直接享用,或放在烤網上烤至表面微酥。……配上一盅手沖咖啡,奶油厚片黑咖啡,就像結婚五年的伴侶,那麼平凡那麼熟悉,卻依舊在翌日的早晨,感受到熱戀。〈怎麼醬?〉:如果來了台中正巧目睹「東泉海量加味儀式」而看不習慣,那麼請諒解吧,台中人加醬,有時候加的不是辣,是情境,是熟悉,是味覺的癮頭,是記憶中的滋味。〈像甜酥餅般的心腸〉:有智慧、充滿光輝的人,總是待人和善,外在有其強韌,內裡則保有空間與彈性,以及一副熱心的感性心腸。啊,就像剛出爐的甜酥餅。〈爐鍋煮食之樂〉:吃鍋之連綿不絕,也就是可長可短,自在人為;鍋能吃得連綿不絕,也就是時間感淡薄至幾近不察。要能臻此般忘我的境界,要不就是很能享受孤獨之人,要不就是兩人談話談得相當盡興。〈老派咖啡館—一座現代城市的居心地〉:味蕾的遠遊再豐,好像只有那個性不必太鮮明強烈的調和咖啡(blend),更能與尋常生活相佐。終究,我還是回到了老派咖啡館裡,點一杯綜合咖啡,並自我揚言:綜合,才是人生的真滋味。〈飲苦與雅興〉:那些帶苦味的文化產品,都須投注精力和時間認真以對,才曉箇中甘味。識苦,是獨特的品味,是流行的反面。一旦識得飲苦之魅力,各種消費潮流中,你無動於衷,自己有自己的鑑賞力。〈老是坐吧台〉:如果話題是主旋律,嘴唇接觸杯子的頻率是節奏,眼神是和聲,不時輕觸的肩膀就是主導氣氛的Bassline。吧台之夜,即是一場即興爵士樂。坐吧台,多麼老派的約會。〈老是坐窗邊〉:咖啡館的靠窗座位,回應了我們在某些生命狀態中發出的訊息,因此成為了我們的一部分,化做一筆不被遺忘的記憶。……那是屬於我的,也是屬於都會人的重要地景之一,組成了那份內在航行的地圖。〈永遠的冰果室〉:只要天氣不冷,我心中經常想起一碗冰。而且這碗冰愈來愈單純:配料當天現煮製作,沒有被關在冰庫裡失真,並且注重糖水:淋上那匙糖水,就像吹入木偶內的氣息,是一碗冰清雅有神或甜膩吃不消的關鍵。〈採獵於都市江湖〉:不論是為宴客、為自家餐桌而做,或為獨自練習、遊戲而做,料理的想像早在走進廚房之前。如果各國食譜是想像力的油門,菜市場就是想像力的排檔桿。〈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能夠改變一段時光的品質,把吃飯、走路、灑掃洗滌等最尋常不過的事情上升至精神高度,是一個人非常可貴的天賦。外師造化,中得心源,什麼時候我們能別再談美食,我們來談談日子怎麼過。〈飲食偵探與抒情詩人〉:如果我的作品是一首樂曲,偵探與詩人各自鳴發的詞彙字句,便形成了和聲,主導了樂曲的調性。正是藉由偵探之眼,詩人之心,我找到了飲食寫作的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