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墟的故事

NT $ 420
NT $ 332


「怪物,寫作機器,廢墟」一位萬撓青年在台灣頂樓加蓋的房間裡以重新學習的母語敘述漂流的故事,將盤根錯節的時間與人物繁衍滋生的語言與文字,填滿廢墟裡不斷開裂的縫隙。是廢墟的故事,是故事的廢墟。 「母親既然硬生生地將我放棄,那我就再也不需要她和她的語言。我會找到新的語言,像父親一樣脫離家庭而生活。」──〈林語堂的打字機〉 國家,民族,地域,家庭與個人,在第一本小說集裡,鄧觀傑試圖為這些問題提出階段性的解答,作為青年時期的終結。「童年,是作家的提款機」鄧觀傑的這台ATM似乎沒有提款的上限,源源不絕的情節漫布在每則短篇裡。有宏偉敘事巨大的遊樂園器具如何從歐洲一路輾轉到南洋成為小孩的最愛(大人的生財);有在山坡樹立巨幅海報上的Godzilla等待小獸出生雙瞳射出紅色火焰將小鎮攪得翻天覆地;有璀璨歷史斷片中短暫來到馬來亞的林語堂和他在雷明頓辦公室裡短路的中文打字機;有外祖父抽了中國公司生產台灣限定販售的阿里山香菸後徐徐噴出光怪陸離的巴黎軼事;有從洞裡爬出的母親帶著孩子迷失在曾經工作接近國家核心的吉隆坡街區裡;有見了老同學小說家拒絕分享故事深怕被改寫曝光卻不禁再次想起高中教室裡的永恆禁忌。文字,語言,敘事,這幾項構成小說的元素是鄧觀傑在《廢墟的故事》裡,持續探索的主題,隱藏在精采的故事背後。那位不辭艱辛從廢墟奔出報信給我們的人,身手勢必是矯健的。本書特色●對於小說本質的提問閱讀小說,創作小說,究竟能否排解人生的憂愁,帶來新生的動力與契機?在敘事的形式與管道日漸多元的當下,一個說故事的人,要如何具備「矯健的身手」吸引你的好奇與興趣?「太監的下面,然後呢?」、「然後就沒有了。」●地景書寫的再嘗試《廢墟的故事》以八篇短篇小說組成,地景從馬來西亞首都西北的小鎮漂洋過海來到台北的邊陲地帶頂樓加蓋公寓。從異文化的邊陲到異國城市的邊陲,語言、文化的差異讓敘事者重新學習,學習如何透過敘事重新站立在世界的中央。●馬華文學的新詮釋《廢墟的故事》是一本最新的馬華文學作品,它的新來自於作者以及素材的詮釋。在華語文學不被國家認可時,馬華作家們持續創作試圖解決身分,認同,與地域問題。嚴格上說來,年輕世代的寫作者,「更加努力地悲傷」。


青年 故事 遊樂園 小鎮 ATM GODZILLA 文學 語言 文字 小說 打字機 頂樓加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