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故事就像所有偉大的文學作品,告訴我們,生命的意義超出肉身。──美國國家圖書獎得主/科倫‧麥肯 影響歐美近半世紀當代最重要美學大師布克獎作家、《觀看的方式》作者約翰‧伯格思索生死、苦難與愛的小說 ◎《英倫情人》作者麥可‧翁達傑感動讚譽◎《紐約時報》、《衛報》、亞馬遜編輯等媒體一致推薦◎作家鄧小樺專文撰序 ▍內容簡介這是婚禮之途,也是喪禮之途。時間正在倒數,我該如何拾回生命的意義?一對暌違十年未見的伴侶買好禮物,一個從法國出發,另一個從斯洛伐克啟程,前往義大利參加一場婚禮。他們女兒妮儂即將結婚,但是,醫生也宣告,二十三歲的她會在幾年內飽受愛滋病折磨,最終死去。遺世獨立的小村裡,一場宛如被施了魔法的婚宴正在進行,在音樂、美食,與祝福中,所有失落與受難的靈魂都再度看見了生命的歡娛。美麗又活潑的妮儂被父母和所愛之人環繞,丈夫吉諾堅定的步伐在風中牢牢地穩住她,她知道他們會一直共舞下去,彷彿沒有任何事情能威脅他們。儘管通往婚禮的路途,也同時朝向死亡,也許生命的終結並非悲劇,而是一場慶典……「神在我們的無能為力中與我們站在一起。」他們懷抱對生命的深情,在生命殞落之前,擁抱、深吻,隨音樂光腳起舞。《婚禮之途》出版於一九九五年,生命的有限與殘酷令人心碎,但他以敏銳、纖細的感受力,將人和世界的緊密連結表露無遺。這篇如詩的小說,是作者見證生命流動之時,對儀式、旅行、苦難與愛的思索,也是他晚年最令人動容的一部小說。 ▍封面設計概念:設計師/聶永真永真急制Workshop負責人。曾獲金曲獎最佳專輯設計、德國紅點設計獎、IF傳達設計獎。國際平面設計聯盟(AGI)會員。出版作品有《Re:沒有代表作》、《FW:永真急制》、《不妥》。 ▍名家好評暮年的時光,張望著生命的盡頭,死亡迫近,而他仍然感受著世界的美好,生命的躍動,文學與藝術的滋養包圍著他,他想在死亡中傳遞希望。這就是《婚禮之途》此書美好的力量所在。──作家鄧小樺本書是一首偉大、哀傷而又溫柔的抒情詩。──《英倫情人》作者麥可‧翁達傑 ▍進入《婚禮之途》的精神世界,讀後討論與思索1.這是一本感官十分豐富的小說,但說故事的卻是一個盲人,除了讓人聯想到荷馬史詩的作者也是個盲人之外,作者這個安排的用意是什麼?這本書是否還具備了其他的神話的元素?2.故事一開始,我們知道姿丹娜在妮儂非常小的時候便離開了她,在這場婚禮之前,母女已經六年未見彼此。姿丹娜基於什麼樣的考量而做這個決定?從小說提供的線索來看,她自己在多年後又是怎麼看待當初的這個決定呢?3.從社會普遍對母親這個角色的期待來看,姿丹娜在家庭中的缺席似乎顯示了她是個失職的母親;伯格是如何將姿丹娜作為一個心痛的母親、一個失望的公民,以及一個反抗者,這三個角色鋪排於小說中?4.鳥的意象反覆出現在《婚禮之途》中,像是妮儂腦中的畫眉鳥,或敘事者形容她「像一隻蓄勢迎風的小鳥」;姿丹娜在故事一開始為女兒準備了兩枚鳥哨當作新婚的贈禮。製作鳥哨的匠人告訴姿丹娜:「絕對不能把它們(鳥哨)當成誘餌,用來捕殺同類。」並說:「我們逐漸相信,製作鳥哨是我們在這個世上所能做的事情當中,最不具傷害性的一個。」鳥與鳥鳴,在這個故事裡面象徵了什麼?5.小說中的一場場儀式(購買祈願牌、父親與女兒探訪神廟,乃至是婚禮本身)如何形塑角色的生命,又會賦予其中的苦難與歡樂何種意義?6.在前往威尼斯的路上,姿丹娜告訴她的新朋友:「他們說共產主義死了,但我們早就怕得失去理智,就算已經沒什麼好怕的,每件事都讓我們恐懼。」小說中也提到,如果國家檢察官把你的名字和卡爾‧考斯基放在一起,形同求處死刑──姿丹娜與她的伙伴所害怕的是什麼?7.承上題。不論是人的生命消逝,或是共產主義的敗亡,作者皆用了生、死的說法來形容。例如「要說有個東西快死了,它首先得是活的。這跟共產主義的情形不同。」、「我們只能活一次,不是嗎?而今天我們必須,不,是我必須,我必須沒有希望地活著。」姿丹娜的「恐懼」似乎平行於小說中人們對愛滋病的恐懼、不友善,這兩者的關聯具有何種象徵意義?8.說書人所聽到的合唱「神無能為力。他的無能為力是出於愛。如果他有權有勢,他就無法如此愛人。親愛的神在我們的無能為力中與我們站在一起。」反轉了慣稱的「全能神」,約翰‧伯格在這部小說中屢屢提及的神性,其內涵為何?9.冷戰期間,「鐵幕」一詞由英國首相邱吉爾首度提出: 從波羅的海邊的什切青到亞得里亞海邊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橫貫歐洲大陸的鐵幕已經拉下。這張鐵幕後面坐落著所有中歐、東歐古老國家的首都──華沙、柏林、布拉格、維也納、布達佩斯、貝爾格勒、布加勒斯特和索菲亞。這些著名的都市和周圍的人口全都位於蘇聯勢力範圍之內……不僅落入蘇聯影響之下,而且已受到莫斯科日益加強的控制。《婚禮之途》是一部以「後冷戰」為背景的小說,我們可以在書中找到哪些冷戰時期的緊張氛圍稍稍緩解的暗示?10.這是一個關於死亡的故事,透過妮儂的死,也觸及了所有人的死,毫不避諱生命終將殞落的事實,那麼這個故事的本質是一場悲劇嗎?此外,小說中明確地指出了存在著比死更可怕的事情,你是否同意呢? ▍延伸閱讀:麥田新書系litterateur▶為什麼我們讀litterateur?二十一世紀已是一切都有答案的時代,我們卻不是真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生活總困在日復一日的變形記裡,我們也還是那個無處可去的異鄉人。和我們一起在歐美重量名家的千言萬語裡跋山涉水,上個世紀懸而未決的課題,用一份新時代的閱讀清單面對。在政治、宗教、性別、文化的精神迷霧裡,堅持仍以文學為尺標,全面掃視二十一世紀人類最神祕的心靈風景。 ▶litterateur書系書單米榭‧韋勒貝克《屈服》薩爾曼‧魯西迪《兩年八個月又二十八夜》朱利安‧拔恩斯《生命的測量》多麗絲‧萊辛《祖母,親愛的》多麗絲‧萊辛《金色筆記》艾希克‧維雅《2月20日的祕密會議》米榭‧韋勒貝克《血清素》約翰‧伯格《婚禮之途》2021年即將出版──霍華‧傑可布森《J的缺席》薩爾曼‧魯西迪《黃金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