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布.狄倫歌詩集套書

NT $ 3,600
NT $ 3,240


◎當代最重要的創作歌手、2016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巴布.狄倫,迄今歌詞的完整呈現。◎繁體中文版集合音樂人、詩人與學者,精心翻譯與註解,是華文世界巴布.狄倫歌詩集最佳譯本。◎31張專輯、386首歌詞,中英對照。◎《紐約時報》:「狄倫作為一位歌手而足以躋身文學史,這部書便是最有力的證據。」◎《大英百科全書》:「狄倫被譽為他那個世代的莎士比亞……設定了歌詞寫作的標竿。」◎滾石雜誌2015年公布「古往今來100位最偉大的創作歌手」名單,巴布.狄倫名列第一。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給了1960年代以來叛逆文化的代表人物,創作歌手巴布.狄倫,表彰他的歌詞「在美國歌謠傳統裡創造了全新的詩意表達」。他是第一位獲得這個獎項的音樂人,紐約時報指出,「這或許是溯自1901年以來,最極端的選擇」。在此之前,2008年,普立茲獎也因為他的「歌詞創作飽含特出的詩的力量,對流行音樂和美國文化帶來深遠影響」,頒給他一個特別獎。其實,從1990年代末起,學界和詩人們便已開始探討他歌詞的詩藝,與荷馬、維吉爾等古典詩人並列討論。《大英百科全書》說,狄倫「被譽為他那個世代的莎士比亞……設定了歌詞寫作的標竿」。滾石雜誌2015年刊出的「古往今來100位最偉大的創作歌手」名單,巴布.狄倫名列第一。這部書收錄了這位吟遊詩人迄今創作的全部386首歌詞,中英文對照,依他的31個專輯的次序整理,並經狄倫親手校定。繁體中文版邀請夙有專精的詩人、學者、作家擔任這樁艱鉅的翻譯工程,並由中英文學養俱佳的美籍學者費正華(JenniferFeeley)擔任翻譯諮詢,主編馬世芳亦參酌各方考證耙梳詞義,與譯者往來討論,力圖保留原詞多樣奔放的語感,並兼備可讀性。狄倫作品中可能對中文讀者產生隔閡的專有名詞、聖經與文史典故、雙關語、時代背景,均盡力詳註,希望讓中文讀者終於得以親近這位樂史巨人。各冊內容簡介巴布.狄倫歌詩集I(1961-1964)本輯收錄狄倫出道之初最早的四張專輯,是他從民謠圈異軍突起、成為「時代發言人」的引爆點。在這個階段,狄倫確立了我們今日集體意識中所謂「民謠歌手」的形象。從此以後,大抵每個揹起吉他企圖為時代寫歌的青年,都難以逃離狄倫巨大的身影。從他最初的這些作品,可以看到狄倫如何以令人咋舌的速度,蛻變為卓然自成一家的成熟創作者。《自由不羈的巴布.狄倫》堪稱當代民謠史影響最深遠的原創專輯,次年的《時代正在改變》則是狄倫社會鬥爭意識最強烈的專輯。迄《巴布.狄倫的另一面》,他漸與紐約民謠圈和左翼政治分道揚鑣,部分歌詞語言密度愈來愈高,意象愈來愈晦澀,預示了接下來的劇烈轉變。巴布.狄倫歌詩集II(1965-1967)本輯收錄狄倫六十年代中期樂風丕變,從民謠轉向搖滾,創造力「井噴式」爆發的一系列曠世鉅作。因為這幾張專輯,他被封為青年反叛文化的旗手,拱上了救世主的寶座。狄倫促成了搖滾和民謠的匯流,從此解放了流行音樂形式和內容的想像。同輩音樂人深受刺激,風行草偃,搖滾遂從青春期少男少女的娛樂,升級成為足堪承載思想和技藝的新興創作形式。《全數帶回家》和《六十一號公路重遊》較多憤世、乖張、夢魘式的末日寓言,《金髮疊金髮》則更趨於內觀、私我,觸目都是破碎挫敗的愛情風景。《約翰.衛斯理.哈丁》轉為素淡簡約,在官能舖張、籠罩著暴力與戰爭陰影的年代,它是無視時俗的暮鼓晨鐘。巴布.狄倫歌詩集III(1967-1970)本輯收錄狄倫六十年代末期樂風返樸歸真的作品。《納許維爾的天際》和《新早晨》皆編制清簡,詞作以情歌為主,間以寓言式的歌謠。《自畫像》主要集合翻唱曲和實況錄音,只有兩首新創曲。《地下室錄音帶》是1967年夏狄倫退隱期間和之前巡演的樂手在鄉間舊宅合錄的一系列作品,事隔多年始結集發行。這些歌或有著渾不可解的趣怪歌詞,或有著史詩式的古老語言,又時時呼應百年來的草根歌謠傳統。狄倫日後的創作將會不斷回到《地下室錄音帶》的世界,那個聖與俗、善與惡、歷史與當下的界線都泯然不存的江湖。巴布.狄倫歌詩集IV(1973-1978)本輯收錄狄倫七十年代的大部分作品。《行星潮浪》是他的第一張排行冠軍專輯,狄倫在親手繪製的專輯封面寫下「鑄鐵歌謠與傷心情歌」,歌詞全部是第一人稱的私我敘事,帶有哀傷自棄的底色。《血路斑斑》多是悒鬱心碎的情歌,在抒情和敘事之間取得了細膩的平衡,飽含真誠袒露的情感,足以列入狄倫最精采的傑作。論者多謂這張專輯紀錄了他和妻子莎拉婚姻的崩壞,但狄倫始終否認這些歌帶有自傳色彩。《渴望》和作家雅克.力維合撰大部分歌詞,多半是情節生動的敘事曲。《合法上路》在意象濃密的歌詞中閃現厭世傾向與末日景觀,彷彿替接下來的信仰轉向預先作了鋪陳。巴布.狄倫歌詩集V(1979-1983)本輯收錄狄倫以「宗教三部曲」為始的四張專輯。1979年,猶太人出身的狄倫正式受洗成為基督徒,並連續出版兩張福音專輯《慢行列車駛過來》和《得救的人》,直到1981年的《注射愛》才重返世俗題材,但仍以宗教主題為主。狄倫後來否認他在這段時間被冠上的所謂「重生基督徒」身分:「我從未說過自己『重生』,那只是媒體冠上的名詞。我不認為自己曾是不可知論者,我總相信有一種至高的力量,眼前的世界並非真實世界,還有新的世界會來。」進入八十年代,狄倫漸漸不再以忠貞基督徒自居,但宗教和信仰的主題,始終在他作品中占有重要位置。《異教徒》專輯除了內在的自剖,情愛的告白,並觸及以巴衝突、環保與全球化這些時事題材。此輯收錄的同時期創作,亦有不可多得的傑作。巴布.狄倫歌詩集VI(1985-1990)本輯收錄狄倫八十年代中期到九十年代初期為止的專輯。《情色歌舞帝國》堪稱秀異之作,但之後的《酩酊大醉》和《在音軌中》多半歌詞都非由狄倫主創,一般認為是他重新摸索方向的低潮期。迄1989年的《慈悲啊》,狄倫終於重新贏回眾人信心。在這些歌裡,狄倫是睥睨時代的憤世者,是引人入勝的說書人,也是胸懷慈悲的傳道者。這張專輯被譽為足以和《血路斑斑》乃至於六十年代的經典昂然並立。狄倫九十年代的首張專輯《紅色天空下》近於遊戲之作,之後狄倫暫時擱筆,有七年時間未曾發表新創作品。巴布.狄倫歌詩集VII(1997-2012)本輯收錄狄倫暮年「重攀顛峰」的系列傑作。睽違七年的原創專輯《遺忘的時光》滿是厭世惆悵的底色,然而內力深沉老辣,為狄倫拿下了葛萊美「年度專輯」大獎。接下來幾年,年過六旬的狄倫靈感泉湧,接續出版了兩張重量級的傑作《「愛與盜竊」》和《摩登時代》,頗有議者以為這三張專輯可以和他1965到1966年間石破天驚的「搖滾三部曲」前後輝映。這些歌的主題落回了永恆的叩問:生存與死亡,靈魂與來生,愛慾與救贖,脆弱的人性,虛妄的現世,重複的歷史。2009年,狄倫與「感恩的死者」樂團詞人羅伯.杭特共同創作《共度此生》專輯,語言漸趨凝鍊簡潔,大幅向芝加哥藍調為主的庶民音樂傳統靠攏。2012年的《暴風雨》,歌詞多半沉鬱而有殺氣,滿是死亡、罪孽與暴力的氣息——年過七旬的狄倫,像身經百戰的老將軍,在硝煙中回首。血痕未乾,目光依然凌厲。裝幀概念書衣:每一冊封面的主視覺是巴


翻譯 歌詞 專輯 文學 語言 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