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藝術的萌發,不諱言地說,剛起步初發時,確是近於曾為鄉土生活紀錄的真實物象,且做為創作思惟的對象,使人見之,直感有如落入昔日鄉土性歷史記憶的幻影照射中。這樣寫真般的鄉土物象顯影影響面頗大,不僅持續,而且深化,深化到令有識之士生起重重憂心之慮,相對地,亦也生起反省批判之聲。因而,走進鄉土藝術本質面傳統的、精華的,且又精神的、批判的深度思惟,即擴大深掘鄉土藝術深藏蘊含的多元語彙與異類媒材運用融合,成為緊接而來的鄉土藝術主流大纛。過往習慣平面繪畫性手法的鄉土視覺影像,頓時地,急速走向新生的立體雕塑性技法的鄉土造形顯像。於是一件件、一座座鄉土造形思惟新舊語彙,如雨後春筍地彩繪整個展場或公共空間上。不期然地,「鄉土情懷雕塑」的冠用稱名竟也出現在國內現代美術的平台上,供應著各方的檢視與論討。 本書鄉土情懷雕塑,共納入九位藝術家,依年齡序為蔡寬、王水河、黃靈芝、朱銘、許和義、陳正雄、蒲浩明、王秀杞、王慶台。其中有純民間工作者、學院出身者、大學教師者以及文學家等,正足以證明此行的多元豐華,精采有加。 就作品言,僅朱銘、王秀杞、王慶台三人有相當創作量的鄉土傳統性題材,其餘幾不多見。不過,若就藝術手法的創作思惟以及內在情愫來看,倒是頗具鄉土在地性、精神性,甚而有更內化、深化的性格與語彙。故所謂的台灣鄉土情懷雕塑,就創作者心境性格而言,確是可以接受的,但就作品形式或造形言,那就並非如是了。
說話 詩歌 桃園 個性 文學 簡報 主題 遊戲書 文字 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