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身的建築行動

NT $ 360
NT $ 324


關乎建築與人、住居之間,最抒情的有機書寫「有機建築」是什麼?該從什麼樣的點來認識呢?在這個世紀,幾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注在「有機」上:有機建築,綠色生活,然而實際上,真正的「有機」地搭蓋建築,所思考的根本其實是這樣的問題:供人們居處的「建築」,它究竟和人(創造它的人、居處其中的人)站在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上呢?而在回答這問題之前,我們必須先問一個更普遍的問題:人和自然萬物,又是處在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上?建築與人的關係是什麼?透過「居住」與「生活」,透過觀看建築、生活於構造的空間之中,實際上回到行走、感受、觀察等面向上,讓在建築與空間的「生活」成為一種「人自身的行動」,並且從這些行動──可能是走在樓梯上感覺到那高度差之間的移動;可能是從窗子透進的一束光,在窗櫺與屋柱之間游移;在屋牆的遮蔽之間安棲,但又開了一扇門擾動那安棲,穿越那遮蔽……才能找到回答這些問題的途徑。於是從建築的有機之中──那種有機,來自於機能的建立與人的跨越──真正進入了一種生活與思考的有機之中,進入有機所指向的永續核心之中,同時也回到人自身不滅的價值之中。透過人、住居與建築之間的細膩書寫、反思、提問、回答,汪文琦打破知識領域的疆界,廣引以東西方哲學、文學,從詩、從電影、藝術思潮等作為思考素材,往復理解、論述從人與物之間的認識,重新理解建築、理解空間與自己,也從這樣的地方開始理解籠罩著建築的現代主義陰影;從而耙梳出一條無論是作為建造者、作為住居者,都能夠進而反思、與建築對話的路徑。-寫夏隆的音樂廳:我們於是明白自己並非只是上樓,或者下樓,梯子也並非為了實現這些功能上的目的而立在那裡,它們是在於自身之中,一如其他的建築構件,超脫了既定的目的,卻自身行動,彼此組構、呼應、甚或干預,「建造」也正是因此而得以實現了。這裡、那裡,並非為了人的欲求而存在,所以人也是自由的,可以行動、可以停止;沒有了固常的目的,建築的意義要在行止間不斷遞換、繁衍。-寫李承寬「他已經成為河流」——這是考慮了很久之後,在腦中浮現的唯一字眼。展開於心中的影像,是人們曾經有過的、或即將有的精神創造,湮漫浩蕩,久遠以來雖有不同稱呼,它的內在基礎實際上又一氣相連。……「他已經成為河流」,此外,我並且無法喚出這河的確切名字。-寫「SANAA」(妹島和世+西澤立衛)以這角度來看,SANAA的建築創作跨過了庫哈斯,而更相近於約翰遜:同樣也投給了「西方價值」完全肯定的一票,這難道不會令西方世界既莫名興奮又不免尷尬困惑嗎?「遠東」,這位對於整個歐洲文化所影響下的廣大區域仍是如此陌生的「他者」,如今以莫大的熱情及更甚於自己的方式,來肯定自己尚且有所懷疑的生活價值與生存理念。-寫「建造幸福生活的房子」設計工作正像「幸福生活」的追求過程那樣,在於不斷進行主動的探索、認知,以至最終抉擇、辨明自身的生活處境──是的,設計工作的最終結果即是這「自身處境」的確認,一種經由選擇的「幸福生活的開發」。


建築 有機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