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尚:美國社會寫實畫家

NT $ 480
NT $ 432


班尚(BenShahn,1898~1969)為美國二十世紀畫壇上一位風格特異的社會寫實畫家,1898年生於立陶宛,八歲時隨父母親移居美國,定居布魯克林。班尚曾到一家石版畫工坊當學徒,因為家庭貧窮,他半工半讀的修完大學的課程,畢業後,進入國立美術設計學院。1925年至1927年班尚到法國、義大利、西班牙、北非等地旅行,巴黎的近代畫派,尤其是盧奧的藝術,給他的影響甚大。班尚是在左翼激進的氣氛中成長的,創作多從生活的直感上捕捉與社會有關的主題,「我是一位固執的人,我所畫的主題有兩個,一是我喜愛的,另一是我所厭惡的事物。」班尚說道。他1930年代的許多早期作品,在形式上就像是批評社會的論戰和諷刺一樣。他那時甚至以處決無政府主義者和拘禁勞工領袖這一類非常容易引起爭辯的事件,作為繪畫的主題。從1929到30年代的經濟恐慌時代的社會諷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強制收容所犧牲者,都是班尚描繪過的題材。1950年代,他的作品逐漸呈現出柔軟性,從一個直接批評社會的大眾藝術,轉變為著重描寫個人情感經驗,畫風因此有了很大的改變。美國批評家森.亨達(SamHunter)評論班尚的作品說︰「他描繪了那些淪落在公園長椅上無家可歸的老人、聚神會神在遊戲的兒童、在公園中被一片欄杆包圍著和被他們自己的幻夢所困擾著的情侶。他畫中的人物往往是一些大概輪廓的黑影,畫中的背景則是迷樓般的城市中的大廈,充分地表現出一種寂寞的心情。他的繪畫風格一陣是非常強硬,一陣卻又是十分柔和敏感的。……他是採用一種精巧的、半抽象的表現方法,以解釋性的幻想來描繪美國的景象。」對班尚而言,人就是藝術的主要焦點,因此他的畫所表現的描寫手法異常深入,在栩栩如生的寫實風格中,卻含有一種很敏感的詩意。本書將從班尚的生平及其生長的背景,對他的作品及各時期的風格轉變做深入的剖析及探討。


藝術 繪畫 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