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阿拉伯之國,摩洛哥,一個令人驚奇連連的國度。一杯杯摩式的薄荷茶,一盞盞塔津鍋,一盤盤飛塔泡芙,一顆顆椰棗,總讓人回味不已……我羨慕這位沒有旅程終點的旅人,我嫉妒他纏著摩洛哥藍頭巾的遊牧裝扮,讀著他走過千山萬水的海天遊蹤,我也想Blowinginthewind了。藍祖蔚黃先生在摩洛哥的所見所聞,呈現出文化鮮明且多元的面貌。……隨著黃先生的書來走一遭,到處都是電影的影子。而且,這才發現以摩洛哥為題材的電影也不少……陳立樵,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讀完這本書之後,打開我對北非這個國家的認識,正打算不久之後,計畫前往摩洛哥去旅行,看沙漠、看地中海、看大西洋,去學習新的事務。李三財,就諦學堂負責人翻開作炎老師的新書,人還沒到摩洛哥,薄荷茶香已經幽幽透出;字裡行間,盡是情味雅趣,教人神往。全書前半是遊記、導覽,匯以近身觀察,後半寫電影、掌故,再佐思辯評析,中間一章談在地美食,栓起前後,遊賞之餘,光影故事,映前映後,留香回味。陳煒智,電影史研究者摩洛哥的點點滴滴:大西洋凹凸有致的海岸線,藍白交錯的山城小屋、亞特拉斯山坡的土磚城堡、撒哈拉沙漠、,還是卡薩布蘭加、拉巴特、坦吉爾、費斯、馬拉喀什等等古城,想起來總是餘味盪漾!除了品味異國風情之外,更讓旅人開闊眼界,弄蛇人與魔術師、露天市集成堆的寶物、喝不盡等等,融合非洲與阿拉伯世界的異國文化。是電影《北非諜影》、《遮蔽的天空》、《流浪摩洛哥》、還是《小王子》,在沙漠中看清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還是時尚傳奇人物聖羅蘭(YSL)、《慾望城市2》都在摩洛哥得到滋潤。多年來摩洛哥深受藝術家、音樂家與作家的青睞,每天一批批遊客,紛至沓來,皆留下永生難忘的旅遊回憶。摩洛哥,非去不可!緣起 電影旅行 InchAllah! 喝著摩式薄荷茶,上一次旅行從摩洛哥帶回來的茶葉。滾燙的熱水,100度C!加上一大搓窗外種的薄荷葉,少許白糖,用湯匙攪拌幾下。原本透明的滾水,逐漸由淺咖啡色轉為深咖啡色。眼前這杯濃郁的薄荷茶,雖不似摩洛哥當地人沖泡的那般濃、甜,通常在摩洛哥茶館內,可是要加上大量的白糖,才能泡出道地的摩洛哥薄荷茶。不過,眼前這股香香、甜甜的摩式薄荷茶,卻也帶點摩洛哥傳統風味,啜一口薄荷茶,味蕾漸漸地帶我進入北非風情,不禁想起我在摩洛哥生活的點點滴滴。想著「摩式」建築、城寨、景觀,甚至街道、裝潢、飾品,開啟我進入北非這個王國的認知,一個充滿創意色彩、人文風情的地方。開始書寫這本摩洛哥的書,是在多年前遊歷中東國度之後,讀到摩洛哥坦吉爾出生的旅行家,伊本巴圖塔(IbnBattouta,1304-1377)之後,開始對摩洛哥這個國家產生好奇。巴圖塔21歲即以朝聖求知之名,到麥地那、麥加旅行,從遙遠的摩洛哥出發,一路行經埃及、沙烏地阿拉伯、伊拉克、敘利亞、葉門,又到過黑海、裏海、烏茲別克、喀布爾,印度的德里,以及馬爾地夫和錫蘭,後來經海陸,到東南亞、最後來到中國。經歷這浩浩蕩蕩的旅行之後,巴圖塔將自己周遊列國的所見所聞,整理成遊記。話說生長在14世紀,那時主要的交通工具是馬和駱駝,想想千里迢迢東遊之路,有多艱困,要克服多少危險和困難!今日,交通非常便利,旅行不似14世紀的巴圖塔,千辛萬苦從北非出發,來到東方那麼艱難,旅人們只需買張機票,搭乘飛機,就可抵達心之嚮往的國度。時光倒流恍如隔世位在大西洋、地中海和撒哈拉沙漠之間的摩洛哥,由於亞特拉斯山阻擋撒哈拉沙漠的熱浪,長年氣候宜人,四季繁花盛開,不少電影的拍攝地。這裡有阿拉伯古城:拉巴特(Rabat)、梅克內斯(Menknes)、費斯(Fez)和馬拉喀什(Marrakech)、作家三毛「前世的鄉愁」、鮑爾斯筆下空曠的柔情沙漠,還有各具特色的小城,契夫蕭安、艾本哈杜、瓦札札等等,是很多歐美藝術家、設計師、文學家尋找靈感的源泉。在摩洛哥的大城市幾乎都新城(VilleNouvelle)和老城(Medina)之分,遊走新舊城之間,恍如隔世,才一腳跨出古意盎然的穆斯林風景,下一步又走進歐洲棋盤格式,整齊化一的街道,全然不同的氣味,隨著你的腳步進進出出、來來回回。穿梭在老城鎮,羊腸小徑,房屋密集,彷彿時光回到幾千年前的氣氛,一切停駐在身穿長袍、帶頭巾的阿拉伯生活之中,有風味獨特的美食、琳琅滿目的手工藝品、、清真寺喚拜樓的頌經聲、色澤豔麗的香料……色香味獨特的穆斯林氛圍。當你走入新城,眼前盡是高樓大廈,寬敞大道,車水馬龍,一如歐洲城市,光鮮亮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