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的奧義:從馬洛里、尼采到齊美爾的歐洲山岳思想選粹

NT $450.00
NT $405.00


|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meters山岳文學書系作品|「這本小書不一定能讓你變得更博學、更聰慧、更掌握山,但它確實試著讓讀者的靈魂──變大一點。」——本書編者社會觀察家、資深登山史研究者詹偉雄山,為何能成為登山者生命意義的來源?馬洛里:登山家即是藝術家!齊美爾:活這條命,就是為了冒這場險⋯⋯尼采:要像花崗岩一樣原始、堅強有力精選歐洲山岳文學史發軔期十七篇重要經典選文,描摹人類登山行為背後的哲學原點試圖回答一個亙古難題──我們為何冒險?伍元和「台灣山徑古道協會」理事長呂忠翰世界公民兼探險家張元植台灣新生代登山家陳德政作家鄭陸霖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系副教授謝哲青作家——推薦高山,危險且致命!究竟登山的意義是什麼?自十九世紀中葉登山運動興起,登山者們前仆後繼,除了挑戰著由阿爾卑斯到喜馬拉雅的各個未登峰,也窮盡他們的思想與文采,想要回答出「登山的意義」之於個人的答案。本書蒐錄由十九世紀中葉至二十世紀初共十一位西方登山家與思想家以為回應的十七篇文章。他們除了是當時在世界峰嶺上冒險犯難的登山者,也是鍾情於寫作的詩人和散文家,在一世紀前,他們埋首書房,絞盡腦汁記錄下身體在群山中的發光經驗。這些文本在一百多年後讀來毫不過時,仍足以讓人血脈賁張,更因其樸素與率真,直接反映著登山與現代人之間,某種幽祕的互為結構關係,原來——登山者其實就是現代人的隱喻。【本書收錄文章作者一覽】約翰.廷德爾(JohnTyndal,1820-1893)萊斯禮.史蒂芬(LeslieStephen,1832-1904)艾德華.溫珀(EdwardWhymper,1840-1911)亞伯特.F.馬默理(AlbertF.Mummery,1855-1895)葛福瑞.溫斯洛普.楊(GeoffreyWinthropYoung,1876-1958)喬治.雷.馬洛里(GeorgeLeighMallory,1886-1924)法蘭西斯.榮赫鵬(FrancisYounghusband,1863-1942)賀曼.布爾(HermannBuhl,1924-1957)馬丁.康威(MartinConway,1856-1937)格奧爾格.齊美爾(GeorgSimmel,1858-1918)威爾弗瑞德.諾伊斯(WilfridNoyce,1917-1962)──詹偉雄 策畫・選書.導讀──臉譜出版山岳文學書系meters──現代人,也是登山的人;或者說——終究會去登山的人。現代文明創造了城市,但也發掘了一條條的山徑,遠離城市而去。現代人孤獨而行,直上雲際,在那孤高的山巔,他得以俯仰今昔,穿透人生迷惘。漫長的山徑,創造身體與心靈的無盡對話;危險的海拔,試探著攀行者的身手與決斷;所有的冒險,顛顛簸簸,讓天地與個人成為完滿、整全、雄渾的一體。「要追逐天使,還是逃離惡魔?登山去吧!」山岳是最立體與抒情的自然,人們置身其中,遠離塵囂,模鑄自我,山上的遭遇一次次更新人生的視野,城市得以收斂爆發之氣,生活則有創造之心。十九世紀以來,現代人因登山而能敬天愛人,因登山而有博雅情懷,因登山而對未知永恆好奇。離開地面,是永恆的現代性,理當有文學來捕捉人類心靈最躍動的一面。山岳文學的旨趣,可概分為由淺到深的三層:最基本,對歷程作一完整的報告與紀錄;進一步,能對登山者的內在動機與情感,給予有特色的描繪;最好的境界,則是能在山岳的壯美中沉澱思緒,指出那些深刻影響我們的事事物物——地理、歷史、星辰、神話與冰、雪、風、雲……。登山文學帶給讀者的最大滿足,是智識、感官與精神的,興奮著去知道與明白事物、渴望企及那極限與極限後的未知世界。這個書系陸續出版的書,每一本,都期望能帶你離開地面!▍詹偉雄──策畫.選書.導讀台大圖書館學系、台大新聞研究所畢業。曾擔任過財經記者、廣告公司創意總監、文創產業創業者,參與博客來網路書店與《數位時代》、《ShoppingDesign》、《Soul》、《Gigs》、《短篇小說》等多本雜誌之創辦,著有《美學的經濟》、《球手之美學》、《風格的技術》等書。退休後領略山岳與荒野之美,生活重心投注於山林走踏與感官意識史研究。2019年協助青年登山家張元植與呂忠翰攻頂世界第二高峰發起「K2Project8000攀登計畫」,目前專職於文化與社會變遷研究、旅行、寫作。


METERS 登山 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