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一段「誤解」與「重新發現」的日本觀光史! 明治時代與當代的日本旅行導覽手冊內容有何差異?西方人心目中的熱門景點排行有哪些變遷?又透露出怎樣的訊息?何以東京高居第一、京都名列第二,遙遙領先第三名的日光?日本人未曾留意、由外國人所「發現」的熱門景點有哪些?招攬外國觀光客的做法為何過去在日本被抨擊為「乞丐外交」?昭和初期,會被東照宮感動的人何以「沒資格當知識分子」?日本的真實面貌是藝妓、花魁、武士,抑或現代化設施與文明? 從旅行導覽手冊、熱門景點、政策沿革與旅客反響爬梳日本觀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走過寒冬,反思「觀光立國」的真諦! 明治以降,美好而神祕的日本便已吸引許多西方人的目光,在當時的旅行導覽手冊中,東京、京都、日光、箱根等都是名列前茅的旅遊勝地,西方人發掘上高地、打造中禪寺湖避暑勝地;日本人則創立喜賓會,提出改善旅日環境的方針,揭開了日本觀光旅遊的序幕。 然而,外國人到日本想看的究竟是什麼?日本人想讓外國人看見的又是什麼?150年來,兩者之間似乎存在著相當程度的落差,西方人往往期待看到古老而傳統的日本,日本人卻意圖展現先進科技與現代文明……透過西方的視角,如何「發現」不為人知的日本?當想像中的東洋遇見現實中的日本,會擦出怎樣的火花?日本又如何經由西方的評價而重新認識自我? 本書透過日本與西方的觀點互為對照,以時代為主軸,從旅行導覽手冊、熱門景點、政策沿革與旅客反響等面向探討觀光的本質,爬梳日本觀光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走過寒冬,反思「觀光立國」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