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儒同異考:清初儒家基督徒張星曜文集(精裝)

NT $ 950
NT $ 855


本書原著張星曜(1633–1715?),是明末清初天主教徒的代表,四十七歲受洗,教名Ignatius(依納爵),故其又號依納子,卒年不詳,約於一七一五年以後。歸信後留下不少漢語作品,可略窺明末清初華人信徒的思想的脈絡。 本書收錄《天儒同異考》、《闢妄條駁合刻》、《欽命傳教約述》、《聖教贊銘》、《聖人宗徒十四人行實》、《祀典說》,另於附錄中收錄《天教明辨》及《通鑑記事本末補後編》目錄。 《天儒同異考》為張星曜的重要著作,歷來為學者所重視。在此書中,張星曜創造性處理耶儒關係,提出了「合儒」、「補儒」、「超儒」。在明末「合儒」、「補儒」的基礎上,張星曜提出了「超儒」。張星曜對耶儒關係的處理,反映出清初禮儀之爭對天主教徒所帶來的認同壓力,也反映出張星曜對自己信仰外來宗教原因的合法性說明。 《闢妄條駁合刻》:此卷將徐光啟的《闢釋氏諸妄》,以及張星曜、洪濟的《闢妄闢條駁》合為一書。由於《闢釋氏諸妄》批評當時佛教教義,清初普仁禪院的截流行策和尚見之,撰寫了《闢妄闢》反駁。張星曜、洪濟等天主教徒對於截流行策的《闢妄闢》又進行回應,撰寫《闢妄闢條駁》。透過此書讀者將一窺明末清初天主教與佛教的關係。 《欽命傳教約述》為典型護教作品,編輯奏章、歷史文獻等為天主教辯護;以此證明天主教在中國是受官方尤其是皇帝本人的許可、支持與讚許。此書成為後世天主教面對官方的護教作品範式,影響晚清黃伯祿《正教奉褒》的著作。 《聖教贊銘》(附《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屬聖詩類作品。採取中國傳統詩歌韻律,不僅富有文學色彩,而且便於誦讀、傳播,是收錄文獻中非常具有特色的內容。張星曜所創作的《聖教贊銘》即配畫詩,懸掛在杭州天主堂上。《聖人宗徒十四位行實》,亦為同類作品。 《祀典說》表明張星曜參與了清初的禮儀之爭。中國禮儀之爭不僅涉及到教廷與在華傳教士之間的爭論,而且中國信徒也捲入其中。張星曜在《祀典說》中讚同耶穌會士的做法,即容忍儒家的祭祖、敬孔禮儀,但對於生祠、城隍等禮儀提出批評或改造。


禮儀 文學 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