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棉被山的寶藏米雅 每天晚上,兩歲半的女兒都會要求我或爸爸講故事才肯睡覺。譯完這本書的那天,我把這本書的日文版藏在薄被裡,女兒一上床我就叫她去被子裡找「寶藏」。她好奇地鑽進去,玩了好一會兒,才開心地拿出書,告訴我「是新的!」後來我們就學本書第三頁的主角那樣,窩在「棉被山隧道口」,擁擠又熱鬧的一起享受這個故事。 主角小健夜裡睡不著,把自己的棉被鑽成了一條長長的隧道,沒想到隧道的另一邊竟是一大片的草原,那裡沒有催促他睡覺的大人,只有一大群和他一樣睡不著的孩童。小健和同伴們大玩特玩之後,竟然也會覺得「該回家了」,讀到這裡,相信大家都明白這個故事就是典型的「出發→歷險→歸來」型的兒童文學作品。只是作者那須正幹先生刻意在結尾處安排「鑽錯隧道」的插曲,使得這個「型」不致流於老套,讓讀者和兩位小主角得以一起延續棉被山上不可思議的美好時光。 對大人而言,時間是可以分割的,什麼時間做什麼事總有大人的一套規則與規矩,而睡覺就是大人普遍認定讓身體休息的好時光。但是對孩子而言,時間並不具備太大的意義,他們用盡全身的力量在活,睡覺卻阻斷了一切的活動,睡覺幾乎是一段孩子無法理解的「空白時光」。這一本圖畫書從孩子的感覺出發,用一條長長的棉被山隧道象徵黑夜的漫長,而棉被山的另一頭像是蘊藏了各種遊戲的寶藏世界,十足滿足了孩子對「睡著了的世界」的想像與期待。